拋丸工藝在國外是一門應用較早的技術, 早應用于汽車鋼板打磨除銹,20世紀60年代進入交通工程建設領域。我國該技術應用起步較晚,發展較快,目前開始在大型橋梁的橋面鋪裝層應用。
一、 拋丸工藝
(一)基本原理
拋丸機前進中在機身工作寬度內,使直徑2~3mm的鋼珠高速撞擊混凝土表面,利用鋼珠的撞擊能量使混凝土表面形成深淺不等的小淺坑,造成粗糙表面(見圖1),要求骨料有一定面積的裸露(質量標準要求不小于20%拋丸面積)。拋丸機連接直徑15cm的塑料管,通過吸塵器將拋丸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和打碎的碎鋼珠吸進廢料倉,使表面清潔。緊密安排下一工序——防水層(同步碎石)的黏結層撒布,使橋面鋪裝混凝土和防水層具有良好的結合。

圖1 拋丸處置工藝原理示意圖
(二)拋丸設備

PW2550DA拋丸機 XC0408DA吸塵器
拋丸設備主要技術參數
參數及設備名稱 |
拋丸機 |
吸塵器 |
規格型號 |
PW2550DA |
XC0408DA |
功率 |
29kW |
6.2kw |
電源 |
三相,380V,50Hz |
清理有效寬度 |
550mm |
行走速度 |
0.5~25米/min |
行進方式 |
水平,自行走 |
重量 |
595kg |
560kg |
二、 拋丸施工
(一)拋丸施工工藝流程

拋丸施工工藝流程圖
為防止拋丸處理后表面重新污染,立即撒布瀝青黏結劑,以保證防水層與橋面混凝土鋪裝層緊密結合,混凝土橋面鋪裝層和防水層(同步碎石)拋丸后結合關系如下圖。

高架橋橋面結構示意圖
(二)操作要點
1. 拋丸工藝需與橋面防水層施工緊密配合。
2. 拋丸機可單獨作業,也可多臺梯隊作業。
3. 拋丸機連接廢料收集箱,單次工作長度一般不超過30m。
4. 兩臺或多臺拋丸機梯隊作業時,橫向搭接寬度1~5cm,搭接處不能產生高低差。
5. 一般控制拋丸深度2~3mm,露骨率20%,達不到露骨率時進行二次或多次拋丸,但去除深度不可超過3mm。
6. 由于拋丸機結構等原因,橋梁護欄內側各有10cm左右寬度不能拋到,應用手持式打磨機處置。
7. 廢料及時運走,不準撒漏污染橋面。
8. 及時實施瀝青黏結層和防水層(同步碎石)施工,避免拋丸后重新污染。
三、拋丸工藝特點
1. 拋丸工藝有利于保護環境,符合綠色施工原則。
2. 拋丸工藝實施改善了防水層施工質量,提高了橋梁的使用壽命,經濟和社會效益是明顯的。
3. 除橋面鋪裝層外,拋丸工藝還可拓展應用范圍,應用于保證新舊混凝土結合效果的混凝土工程,如對地道、通道、搭板等混凝土結構表面進行拋丸處理。